第一.構建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將在2017年1月15號進行首次測試,以后將會組織多次測試,測試科目包括閱讀與表達(中英文)、數學、文綜\理綜;
第二.領軍計劃動態分批審核制。領軍計劃的審核提前到高三上學期。
第三.推出人文社冬令營,冬令營會與領軍-自主招生掛鉤。推出由工科院系(建筑、土木、機械、自動化、汽車、工業工程)舉辦的學科特長人才選拔,測試結果與清華自主招生掛鉤。
第四.借新高考政策為機會,建立中國高考招生錄取的標準化考試,未來不僅面向清華本身,面向其他大學提供考試結果分析報告,學生憑成績單進行相應的申請(類似申請美國大學的SAT、TOEFL)
第二部分清華大學廣義自招四項變革的具體分析
第一.領軍計劃的審核與篩選開始時間提前到高三上學期。
領軍計劃的認定標準仍然將以年級排名為基準(前5%),選拔重點高中內最優秀的學生給予優秀認定。獲得領軍計劃認定的學生,參加領軍計劃后能獲得最低30分加分,而且如果學生加分上線將極大程度地保障專業。
第二.增加人文冬令營和工科挑戰性課程,時間在1月中旬,模式非常類似北大暑期課堂(學科營)。
其中人文冬令營覆蓋清華的人文社科專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取得清華自主招生/領軍計劃的資格。挑戰性課程覆蓋建筑、土木、機械、汽車、工業工程、自動化等熱門工科專業,在原有的工程物理營的基礎上,完善招生選拔體系,成績優秀的學生取得清華自主招生資格。
第三.清華將在2017年1月15號舉行首次中學生標準能力測試,并且是多次測試,學生可以憑成績單進行相應申請。
特別注意兩點:
1.提前在1月15日進行第一次測試,學生需要憑借此項測試的成績申請清華的領軍、自主招生項目。
2.清華認為目前清華測試兩個科目的體系(理科:數學物理,文科:數學語文)不能滿足清華篩選綜合優秀學生的要求,同時認為高考后馬上進行機考,2天后出成績并決定面試資格,2天后馬上面試的時間安排非常倉促,不能有效考察學生。
第四.清華標準能力測試中,增加理綜/文綜,和英語閱讀與表達科目,還是可以與北大博雅計劃類比。
第五.清華推出的中學生標準學術測試的分析報告將提供給其他大學作為參考。在其他大學認可該項成績的情況下,該分析報告或將影響學生的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錄取和優惠資格。
特別注意:
1.一旦其他高校承認此成績,則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新的高校聯盟出現;
2.北大是否達成與清華共建此標準能力測試,認可這份成績?從以往情況來看,可能性很小。
第三部分 清華廣義自主招生新政策對學校和學生的影響
第一.學生準備自主招生時間提前
新政策下,更多的學生準備自主招生/領軍博雅計劃的時間將會提前到高二寒假和高二暑假。(清華北大的各類學科或綜合夏令營、冬令營、體驗營等成為頂尖學生要關注的機會)
特別對于17屆考生來說,清華2017年1月15日的測試,時間特別緊張,但是對暑期參加過集訓準備的年級綜合排名突出的學生,優勢較大。其他年級學生要重點關注清華今年的文科冬令營。
第二.關注自招的中學可能更強,不重視自招的中學可能更弱。
在面對重點高校,特別是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領軍博雅計劃選拔優秀生源時,很多中學都沒有安排相應的培訓,很多中學都是依靠學生自行準備。重視一點的學校會在平日安排一些輔導課程;不重視的學?;究紝W生自己折騰自招準備;有的學?;静欢酱偕踔敛话才?。
清華大學這次改革將中學生學術能力測試時間改在高考之前。其中,一些自主招生和競賽強校,有條件在考試之前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強化訓練,更有實力在新的考試政策下脫穎而出。比如山東一些中學實際做法是:尖子生用一年半時間完成高中學業,近一年時間專門準備競賽;北京某些學校有所謂直升班,在高一就完成高中課程,高二一年時間準備競賽。
從中學辦學的角度來說,一些具備強大的競賽、自主招生教學教研能力的中學將會取得更大優勢,而一些實力不足的普通學校如果不能跟上變化,再不去關注自主招生考試考出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量可能性進一步被壓縮。
第三,參加清華新政策考試的學生可能會增加。
清華大學組織的中學生標準學術測試如果得到越來越多的高校認可,可預見的是將會有更多的中學生加入到這場標準學術測試當中(類似華約聯盟)。
這個改革能否實現,有待觀察,一是看教育部的反應是否認可,畢竟與現有政策有抵觸的地方。二是看北大的反應,北大與清華的優秀生源爭奪戰不會停止。
事實上,從清華2015年聯盟解散后,開始在自主招生和領軍計劃當中實行異地機考。2016年,清華又在浙江實現自主招生、領軍計劃、“三位一體“招生模式的全面并軌,再到昨天的新政策推出,清華試圖從自主招生-領軍計劃入手,構建中國版的標準學術測試,以滿足一流大學對選拔學生的要求。